于魁智,号称当今“京剧第一老生”。有人说其实于魁智虽然拜过叶蓬,学习余、杨、李少春等大家的唱法,但是实际他现在的玩意儿,庞杂不精,无门无派。哪一派也没学到家,却弄出一套自己的所谓特色,比如他的声音和腔,都在鼻芯子囊着,听着那么难受。
中国传统艺术多数时候对审美的要求,是如玉石一般的:“温润中正,淡雅醇和”。那么我们看京剧的大家,余叔岩、杨宝森、程砚秋、梅兰芳,他们的唱腔基本都符合这个标准,而我们听于魁智的唱腔,余叔岩、杨宝森、李少春声腔中的那种圆润如玉的感觉,在他这里基本听不见。
(资料图片)
比如,网上有一段他唱的《秦琼卖马》,本来这出戏里的秦琼,是他人生的最低谷,最倒霉的时候,唱腔应该以忧郁的、消沉的、无奈寥落的那种情绪和感觉去演绎,于魁智却唱得欢快而激昂!有网友说,他那哪是唱的秦琼,那是拿着双锏的杨子荣,而且这种杨子荣的感觉,贯穿他的很多舞台人物身上,愣把古代的帝王将相演唱成了无C阶级命M家。
其实,他的这些玩意儿,和我理解有人称呼李维康是“杂拌”是如出一辙。说李是庞杂而缺少融合。是因为从李的唱腔里明显地听出张,梅,王,程等流派唱腔的混合,没有融会贯通,而且他们这代人因为时代的原因,样板戏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,我想,若给她一定的时间,以她的聪慧可能会融合出一派,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个已经实现不了了。
所以,我们听于魁智的唱腔同样也没有听出,更加高妙的唱腔特色,其实就是他没把余,杨,李学好,而慢慢地形成了他自己的这么一种东西,我的一位对京剧有资深研究的老友(天津人)说过:天津余派研习社把于魁智的唱,当作反面教材放给大家听。就是说,若想学好余杨的唱腔,于魁智是绝对不能听的,他的唱里的很多东西,会把初学的人带入歧途。由于这种原因,有网友调侃地给于起了一个绰号:于杂拌,李维康也有人叫她李杂拌,庞杂不精之意。
实际上,由于对艺术的理解和站的角度不同,审美欣赏能力不同,对京剧的研究程度深浅不同,对于当今的一些艺人的评价和喜爱的程度不同,人们对他们的艺术就会有不同的评判和认识,比如对于魁智,迟小秋,赵葆秀,王蓉蓉的认识。
对这几个人争论很起劲的时候常看见有不少人说:我就是听了这些艺人的唱才喜欢上京剧的……其实,这还不说明问题吗?若一些人听了几十年,还停在初听京剧时,喜欢的于魁智,迟小秋,赵葆秀,王蓉蓉的水平上,对大师仍然嗤之以鼻,那实际您的欣赏水平,以及审美是不是已经出了问题了?最起码没有深入进去,停滞不前了。
所以,一般遇到这类人,我基本都是绕着走,没啥说的,你说的那一层他们听不懂,他兴奋异常的你听出一堆问题,不入耳,你和他们讨论利弊,他们轻者诡辩,重者破口大骂,所以,这些问题没讨论的必要,实际上他喜欢谁,他的水平一目了然。
于魁智,迟小秋,赵葆秀,王蓉蓉什么时代这样艺人都应该有,什么阶段喜欢什么人非常正常。但是就有人认为他们最好,那就有点不太正常了。有人就说过,本来就是个二三牌或者里子底包的料,非给捧成泰山北斗,那只能说明好角儿死光了,没有朱砂红土贵呗!
对于于魁智这些年争议不断,我个人觉得争议的原因,和粉丝的愚忠不无关系,有粉丝就说,我就喜欢于魁智,在我心里他就是比余叔岩,杨宝森好万倍的大师,你们说的余杨,我没听出好,于魁智我听的舒服,他就是唱的好!
其实这个话题,几年前余派名票刘增复先生说过这样的话,我们以此话来作为文章的结束语,同时也送给那些认为于魁智天下第一的粉丝:“有人说于魁智比谭鑫培唱的好,我说啊,您是拿您的水平听于魁智,拿您的水平谈谭鑫培。故此您的结论才是这么个结论。您如果说是余叔岩听于魁智,余叔岩听谭鑫培,那就跟您这个结论出入太大了。”呵呵,细细想想,还真是这样的。
标签: